
新春佳节是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据传说,春节起源于五帝时期的颛顼时期。《晋书》中记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此时的农历正月初一即为元旦。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是一年之始。
我国历代元旦的日期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动。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朝以腊月初一为元旦,周朝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统一六国后定为十月初一为元旦。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时,恢复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的纪法。这一纪法因此被称为“夏历”,一直沿用至。
诗中的“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描绘了古代过年的年俗。有人说,“年俗”构成了人独特的生活,洋溢着华夏文明的历史韵味。古代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如祭灶扫尘、燃放爆竹、插挂桃符和饮屠苏酒、拜年等。过小年,被视为春节的开端,一般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祭灶日。这一天首先要扫尘,然后祭灶。祭灶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开始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认为桃木能辟邪驱鬼,所以选择桃木做成桃符悬挂门上。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兴起纸制的春联。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述了贴春联的场景。
除夕夜是整个春节中最为喜庆的时刻,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据西晋的《风土记》记载,人们围炉团坐,彻夜不眠,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人们还会在除夕夜包好饺子,等到子时一过,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寓意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凌晨燃放爆竹祈愿平安是迎年的第一件事。接着喝酒、祭祖叩拜,保佑一年平安吉利。然后就是出门拜年。古时的元旦,帝王要举办隆重的贺岁典礼,在宫廷宴请群臣。到了唐代,宫廷贺岁活动更加盛大隆重。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古代过年还有许多娱乐活动,如投壶、高跷、木偶戏、陀螺、杂技、听戏等。新年第一天有很多忌讳,如不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动刀剪、不能扫地倒垃圾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灯会更是吸引人们流连忘返。
古时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年味浓厚,从上至宫廷官邸,下到民间百姓,都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如今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春节作为的传统节日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欢度佳节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作者朱少华以其优美的笔触描绘出了古时过年的热闹场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