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文章我们为大家科普了传统榫卯结构家具用胶的相关内容。一些读者对于使用鳔胶粘合的实木家具越用越牢固的说法很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鳔胶来源于动物原料,如猪皮、牛皮牛筋、鱼鳔等,经过胶原水解后产生。它作为传统木质家具榫卯粘合的胶粘剂,可以降低家具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同时提高榫卯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且不必担心甲醛超标的问题。鳔胶可以根据含水量的不同,在胶液、凝胶、干胶三种状态之间转变。
当使用鳔胶粘合的榫卯结构家具需要拆卸运输时,只需用热水冲烫榫卯处,鳔胶便能快速转变为粘性最小的胶液,从而轻松拆解,不会损伤榫卯。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也能影响鳔胶的状态及其粘性。湿度较大时,木质的榫卯膨胀,摩擦力增大,此时鳔胶处于粘性较弱、弹性良好的凝胶状态,能够灵活适应木材的细胞间隙和输水导管,而不伤害木材结构。相反,当湿度较小时,榫卯收缩,需要较大粘性的粘合,鳔胶则转化为粘性最好的干胶状态,其较好的韧性不仅提高了粘合作用,还增加了榫卯间的摩擦系数。正常使用下,鳔胶粘合的实木家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坚固,这也是明清家具能够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较之下,现代家具使用的高分子工业胶水虽然粘性更强,但缺乏鳔胶的凝胶状态,一旦使用即变为固体,无法随空气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状态。使用工业胶水粘合的榫卯结构家具无法轻松拆卸,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当木材吸水导致榫卯膨胀时,固体工业胶水会在压力下木质结构。同样,当木材失去水分收缩时,胶质和木材纤维因长期受拉导致韧性不足,容易产生断裂,家具也随之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鳔胶的施胶工艺在榫卯结构家具的制作中也非常关键。古时的木匠师傅通过判断学徒在鳔胶凝固后用锤子砸样品的结果,来评估学徒是否能牢固地制作榫卯。如果砸折后榫卯无法打开,则代表制作成功。
尽管鳔胶粘合的家具具有诸多优点,但为何现代却很少使用呢?这是因为随着木质家具生产的现代化,鳔胶已难以满足需求。鳔胶的原料来源有限且加工困难,传统加工方式既耗时又费力。尽管有新的制胶方式出现,但生产速度和品质仍无法让人满意。传统方式获得的鳔胶保存不便,其冻力值和粘力值都不稳定。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动物胶液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传统方式制作的鳔胶粘性难以达到最强,即使经过改性,也无法达到工业胶水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