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初秋,农历七月中旬,虽已过暑,天气依旧,蝉鸣声不绝于耳,令人感到烦躁。我们踏入了豫西南的伏牛深山。
山路崎岖蜿蜒,仿佛有十八弯,进山的风带着清凉,让人精神一振。山路在群山的褶皱中伸展,有些地方坡度陡峭,司机驾驶着车辆如同过山车般上下翻飞。乘客们被山路转得晕头转向,司机提醒道:不要往路边看。尽管有安全护栏,但山路的S形走势仍让一些大胆的乘客心惊胆跳,他们打开车窗,眼前的深渊被植被覆盖,看不见底,只能凭想象去描绘那深邃的底部。
终于,我们抵达了文殊寺。内五棵古老的银杏树成为了这里的镇寺之宝。这些银杏树已经生长了2800年,它们的枝叶繁盛,覆盖了的天空。其中三棵是雌树,两棵是雄树,雌雄二树相互依存,养分的交流使得雌树结出的银杏果肉质肥实。
听当地人说,文殊寺内的银杏树是不能随意远离的,只有靠近生长的雌雄二树才能结出果实。雄树通过地脉向雌树输送养分,这样雌树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文殊寺正殿左前方也有两棵雌雄银杏树,它们的树冠宛如巨伞,遮蔽着天空。银杏叶带着圆润的花边褶皱,宛如美术师精心裁剪。
这些银杏树能够经历2800年的风雨沧桑,离不开文殊寺周围优良的环境。方圆百公里内都是绿色的植被,这些植被滋养着土壤,使得银杏树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山洪暴发也无法动摇这些坚固的山峦和山势的走向。
文殊寺内的银杏树不仅是的珍宝,也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当地的居民喜欢用银杏叶泡茶,或者将叶子捣碎掺入面粉制成食品。据说饮用这种茶可以使肌肤发亮,减轻疾病疼痛。也许是这些古老银杏树的存在,文寺村有多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
在农历七月,文殊寺的银杏叶还是翠绿的。我有幸与寺内的尼姑释门慧交谈。她体态轻盈,头发乌黑,精神矍铄。她告诉我,自从50岁以后她一直饮用银杏叶清茶,虽然年岁增长但并没有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她负责的师殿供奉着业祖师,她的另一项工作是收集深秋时节的银杏叶和白果赠送给游人。
如果你在10月来到鲁山的文殊寺,你会发现金黄的银杏叶成为了内的一道美丽风景。站在小拱桥上,头顶的银杏叶会随风飘落;抬头仰望天空,阳光下的银杏叶闪耀着金光。这里的气氛宁静祥和,古老的银杏树与相互辉映,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博大与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