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年轻时频繁播放一首歌,只为享受其动听的旋律;多年后的某一天,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却引发深深的共鸣,仿佛被人触动心灵——原来,歌词中深藏的是你自己半生的故事。

一、歌曲依旧,人已如歌词般生活

李宗盛曾唱道:“想得到却得不到,人生何其无奈”。年轻时我们可能只当这是矫情之语。在夜深人静加班时,面对空荡荡的办公室,突然领悟那句“越过山丘,却无人等候”的深意。

如同《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戴上金箍时的感慨,当年的我们为爱情痴狂,如今再听,却笑中带泪。为何听懂一首歌如此触动心弦?因为成长的代价,便是以真诚换取阅历。那些在KTV中高歌“至死不渝”的激情,已化作微信对话框中打了又删的“晚安”。

二、成年人领悟生活的真实,带着岁月的印记

1. 初闻不知曲中意:年轻时只懂追求热闹

18岁时听《后来》,可能只被刘若英的梨花带雨所吸引。那些在课桌下偷偷牵手的小情侣,怎会懂得“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的深意?只觉得曲调美好如青春小说。

2. 再听已是曲中人:中年时才明白生活的无奈

35岁时在机场听到《后来》,会立刻订购最早一班高铁回家。终于明白“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背后隐藏着多少追悔莫及的夜晚、欲言又止的信息,以及再也无法拨通的电话号码。

3. 曲中深意不必再寻:领悟时往往已无法挽回

就像《甄嬛传》中的那句台词,年轻时只当作言情剧看待,中年时才懂——生活的刀,往往由昔日的糖所磨砺。

三、歌曲终了,人生的真相在于自我寻找

抖音上的《体面》走红,网易云音乐中有关“考研二战失败”的评论成千上万,B站跨年晚会的《干杯》全场大合唱……这些爆款歌曲背后,隐藏着一代人的共同情感:初听时的懵懂、再听时的刺痛、曲终时的释然。

四、既然已深陷歌中,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台词:“打我记事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但我总忘记,妈妈也曾是花季少女。”歌曲如人生,最残忍也最温柔的地方在于:当我们听懂一首歌时,青春已逝,爱过的人已成为朋友圈的点赞之交。但那些刻在歌词中的悲喜,却成为我们对抗平凡生活的武器。下次再听到那首让你心灵震颤的歌曲时,不要急于切换,那些突然涌上心头回忆,正是岁月赠予我们的限量版生命证明。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