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郑州的刘女士遭遇了一起令人的事件。她发现自己的微博、微信、外卖平台以及网银等账号竟然全部被盗用了!惊慌失措的她立刻联系了各个平台进行申诉,然而客服回应却让她大吃一惊:这些账号的盗用竟然是通过您自己之前使用的“旧手机号”进行的密码找回和短信验证等操作。
刘女士突然意识到,这些账号都是用她已经停用近两年的一个“旧手机号”注册的。那么,为什么还能通过这个早已停机的手机号来盗取她的个人信息呢?
实际上,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随着号段资源的稀缺,许多旧手机号码被重新启用。数据显示,移动、联通、电信的总用户数超过13亿人,每年新增用户数量庞大。由于号段数量有限,很多旧手机号在冻结一段时间后会被重新投入市场使用。
根据我国电信服务规范,手机号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被使用或缴费,将会被自动注销。注销后的手机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被重新启用。这就为一些用户带来了隐私风险,因为许多互联网公司在用户注册时都要求绑定手机号以确保网络安全和实名制。
许多APP并没有提供便捷的账号解绑和注销途径,这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面临风险。特别是在大数据蓬展的今天,很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用户资料的共享。一旦一个平台的账号被非法获取,其他相关平台的数据也可能随之,造成信息的危害呈几何倍增长。
许多人在面对更换手机号后的窘境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要解除或更换绑定手机号,需要输入原手机号的短信验证码,但原手机号已经注销,无法获取验证码。这使得账号解绑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用户在更换手机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及时对常用APP账号进行解绑,检查相关联的应用和数据是否同步注销删除;牢记账号和使用信息,如有未解绑的账号,利用各平台的人工客服和申诉功能更换绑定手机号;尽量控制隐私风险范围,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和关联账户功能。
在处理旧手机号带来的隐私风险方面,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都还在研究解决方案。作为用户,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本文转载自「保密观」,更多信息请搜索「baomiguancha」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