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装童装化趋势引发对女装尺码的新思考,尤其是关于S码的背后含义是什么?王美柳在杭州交通91.8的节目中分享了对服装尺码逐渐“缩小”现象的观察,并引发了激烈讨论。在节目中的讨论中,许多听众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提出疑问:“女人的体重到底多少才算是合适,是否需要减肥?我媳妇身高168,体重只有98斤,却仍然天天喊着要减肥。”也有网友对此表示赞同:“现在的女装尺码越来越离谱,衣服仿佛越来越省料。”甚至还有服装设计师对此表示无奈:“一卷布料可以裁几百件衣服!”
近年来,女装尺码的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不少品牌的女装尺码越来越“小”,引发了消费者的焦虑。演员张馨予曾抱怨连某些大牌的女装大号都穿不上。这种情况似乎成为了流行趋势的一部分,即便在一直以舒适为主的优衣库也开始迎合“辣妹风”。这是否意味着女性整体都在变瘦呢?
根据最新的《居民营养与慢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的平均体重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表明服装尺码的缩小可能并不完全是因为女性整体变瘦。实际上,国内上一次统一更新服装号型标准是在2008年,按照主要部位尺寸(如胸围、腰围和身高)制定标准号型。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品牌和厂家的服装尺码并不统一,这其中涉及到商家的营销策略和所谓的“虚荣尺寸”。
虚荣尺寸,即生产商为满足追求苗条身材的消费者的虚荣心理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这种尺寸的膨胀现象使得消费者感觉更加苗条。这也让消费者对真实的服装尺码产生了困惑。商家为了清库存或缩减成本,可能会更换标签尺码或将大码衣服做大。不同地区、年龄层和流行趋势等因素也影响了服装尺码标准的实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下女装尺码越来越小的现象与卖家、买家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女装圈流行的“辣妹风”、“BM风”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这种风格对女性的身材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部分女性为了追求这种风格而过度关注外表而忽略了内在的美和健康。“尺码”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女装尺码的混乱与多重因素都有关。这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焦虑也让我们对女装尺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