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正值第二十三节气——小寒,寒冷的冬季已悄然来临。俗话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已经拉开帷幕,民间有古谚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尽管寒冬已至,春天的脚步也已然不远。
今日又是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那句俗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广为流传。在这最冷的小寒时节,一碗温暖的腊八粥不仅能驱散寒气,更寓意着平安、圆满与健康的祝愿。随着旧岁渐远,新岁将至,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愈发浓厚的年味?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鸟迁徙中,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感受到阳气筑巢,野鸡也感受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正值隆冬“三九天”,小寒节气尤为寒冷。古诗中也有许多关于小寒的描绘,如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中所写:“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说到腊八粥的来源,据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受生老病死之苦,又不满当时的婆罗门神权,于是舍弃出家。经过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释迦牟尼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都会吃粥。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描述道:“粥里有各种豆,像农业展览会。”腊八粥中融入了各种米、豆和干果,如杏仁、核桃、瓜子、荔枝肉等。在腊八这一天,不仅要熬粥,还要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做准备。
冰心在《腊八粥》中回忆道,从她能记事的日子起,母亲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都会煮腊八粥。这锅粥不仅合家享用,还有剩余的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她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后来这风俗在民间流传开来。”她感慨地提到自己的母亲是在腊八这一天逝世的,现在她每年还会煮这腊八粥来纪念母亲。
梁实秋在《粥》中描述了他小时候喝腊八粥的情景。他二舅爹爹会在午夜开始熬煮五谷杂粮和粥果,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享用一碗。沈从文的《腊八粥》则让人闻到香味就忍不住咽唾沫。无论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还是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老孩子,提到腊八粥都会心生向往。大碗装着的腊八粥,大匙大匙地送进嘴里,足以让人心满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