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40岁学散打一年的体会

40岁学散打一年的体会

最近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火遍全球。作为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片,它将摔跤这项看似冷门的运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感受到摔跤运动的魅力与激情。而在我们熟悉的散打界,也有一位出身摔跤的选手,他被誉为“蒙古王”——那顺格日勒。

那顺格日勒,一个从草原放牛娃成长为全国冠军的传奇人物。出生于内蒙古的他,从小就在广阔的草原上接触摔跤,热爱这项运动。在夜晚的草原上,他常常与小伙伴们切磋武艺,魁梧的身板让他像极了一位蒙古族的小勇士。摔跤不仅需要身体素质,更需要技巧与灵敏。为了锻炼自己,那顺在套马、放牛时都会与牲口摔跤。他的努力与热爱让他19岁时就成为家乡有名的摔跤英雄。

偶然的机会,那顺进入了散打界。1994年,内蒙古建立散打队,身材高大的那顺被选中。从未接触过散打的他,刚开始感到陌生,但凭借后天的努力,他迅速进步。在各大赛事中,他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多个全国散打锦标赛的冠军。特别是在2001年的散打王争霸赛中,那顺格日勒发挥出色,被冠以“快摔王”的称号。

那顺的教练赵学军对他的评价极高,称他为力量型选手,拳法和摔法都极具杀伤力。这一切,也许正是那顺在大草原上的天赋。在比赛中,那顺的“那顺摔”让人印象深刻,其快字为先,势大力沉。他在接触对手的一瞬间就能将对手摔倒,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那顺崇拜成吉思汗,这位古代的英雄给他带来了很多启发。在散打生涯中,他不仅要有过硬的实力,还需要灵活的战术应用。这种启发让他在比赛中取得了许多不俗的成绩。在追求辉煌的过程中,那顺的母亲和教练是他的重要支持。母亲的爱给了他力量,而教练的教导和付出则塑造了他的技艺。

如今,那顺虽然已经退役,成为西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的教师和散打队的教练,但他对散打的热爱从未改变。时空和身份的转变只是外在的,内心的热爱才是永恒的。那顺的故事,是一个从草原走向全国,从放牛娃成为冠军的传奇故事。


40岁学散打一年的体会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