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红楼梦古抄本之谜”再度引发网络热议。对于书中署名的问题,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某些版本的《红楼梦》中,“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的署名并不准确。对此,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彬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雪芹,续作者是高鹗,续书内容基本上符合原意。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版本呢?《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它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宝鉴》等。这部小说以抄本形式流传,抄本的多样性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由于手抄的局限性,使得这部小说在流传过程现了诸多版本,这些版本在回目、字词等方面存在差别。
例如,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版了一个新的版本,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共计120回,即程甲本。不久后,又出版了程乙本,两个版本在文字上有两万多字的差异。王彬提到,重要的版本还有甲戌本、庚辰本等,其中庚辰本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批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线索。
除了版本问题,《红楼梦》的作者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从书中的词汇、风俗出发,认为作者可能是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或冒辟疆。王彬认为这些说法站不住脚。他解释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清初“满式汉语”,这是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反映。而吴梅村和冒辟疆并非满族人,根据语言学的规律,不可能使用满式汉语创作。脂砚斋的批语也明确指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
就《红楼梦》的文化价值而言,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大家族兴衰荣辱、悲欢离合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行为举止、文化面貌的作品。如书中关于贾府祭祀宗祠的描述,以及关于中秋、端午等节日的描写,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红楼梦》还有很多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比如脂砚斋、畸笏叟的身份等。我们应该从文本出发进行研究,尊重原著和作者,避免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猎奇、戏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