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农历兔年已经到来。根据生肖纪年的传统,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等动物,这一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十二生肖的历史背景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关记载。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孟德宏分享了关于兔子的传统文化观念,表示兔子因为强大的生命力和被认为是瑞兽的缘故,在民间受到广泛崇拜和敬仰。孟还提到《瑞应图》中提到的赤兔被视为祥瑞之兽的记录。他还解释了兔子因其行动灵活,给人萌态十足的形象,因此被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谈到生肖的起源,存在图腾文化和动物崇拜两种说法。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卯兔”一词常常出现。“卯”作为十二地支之一,与兔子相对应,体现了古人对二者之间特定联系的认知。“卯”的甲骨文字形开门之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卯”也与黎明时分相联系,代表着破晓的希望。
兔子在传统文化中是活泼机灵的代表,象征着活力和幸福。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玉兔作为可爱的陪伴者,深入人心。“兔儿爷”这一民间艺术的产物,造型生动诙谐,深受人们的喜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兔子之所以被选为十二生肖之一,除了传说和民间故事外,还因为兔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古代文献如《毛颖传》中也有关于兔子的记载。在日常生活中,与“兔”相关的成语典故也屡见不鲜,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等。
对人来说,十二生肖中的兔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物形象,更是刻在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孟德宏提到,《礼记》中对“兔”字有相关记载。人们很早就把月亮和兔子联系在一起,因此兔子成为月亮和团圆的代名词。在剪纸窗花、绘画作品中,兔子的身影经常出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甲骨文中的“兔”字以象形方式抓住了兔子最突出的特点,展现出先民们造字的卓越之处,生动地传递了语义信息。随着农历兔年的到来,各种以兔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纷纷涌现,展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