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牢把握积极财政的基调和内涵
作者:秋平
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宏观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并且这一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基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经过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
为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协调,保持适当的支出规模,我们需要加大财政支出的强度。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要优化工具组合。新增地方专项债务限额3.9万,合理扩大专项债券的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我们还将发行1万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重大战略的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我们还将强化资金分配、下达、使用等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我们要优化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加强地方财力保障。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以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结合省以下财政,优化省以下财力分布,推动财力下沉。
我们还要优化税费,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等行为。
“提质增效”意味着我们需要推进财政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放大组合效应。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55万,这么大的资金规模需要更好的管理和更高的效率。
落实政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关键。我们要坚持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同时也要盘活、调整存量资金,确保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为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加强财政与其他的协调配合,如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确保宏观取向的一致性。
我们必须紧住积极财政的基调和内涵,优化工具组合,加强地方财力保障,提高税费的针对性,推进财政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实现宏观的有效配合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文责编:郝遥
英文审核团队:王翠芳、聂悄语、蒋雯燕
监制: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