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心大厦的科技辉煌:荣获2018年上海科技奖特等奖的传奇故事
上海中心大厦,这座高632米的摩天大楼,不仅是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更是一部乃至全球建筑科技发展的壮丽史诗。它不仅是陆家嘴金融中心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个见证了建造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的标志性建筑。从动工到竣工历时六年多的时间,它创造了无数建筑史上的奇迹。
面对上海陆家嘴冲击平原的地基,如何支撑这座高达85万吨、堪比85个埃菲尔铁塔的巨大建筑?如何在大风天气下降低大楼的摇摆幅度,确保人员的舒适度?上海建工集团的工程师们通过深入研究,攻克了这些难题。他们创新地采用了软土地区超高层沉降计算本构模型,并成功实施了近1000个基桩的打造,深度达86米,确保了建筑的稳固。这一基桩工艺的创新,不仅开创了世界建筑工程领域的新纪元,也大幅度节省了造价,减少了噪音污染。
令人惊叹的还有上海中心大厦的阻尼器装置。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大楼在大风天气下的摇摆幅度可能会超过1米。安装在126层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重达1000吨,能够大幅度降低大楼的摇摆幅度。这一装置,被称为“上海慧眼”,是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它的运用填补了世界空白。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设计也采用了独特的方式。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楼每层扭曲近1度,这种螺旋上升的设计有效延缓了,避免了大厦产生剧烈晃动。
而令人瞩目的还有那2万多块不同大小的曲面玻璃幕墙。这些玻璃幕墙的安装要求极高,施工误差仅为1.5毫米。工程师们采用了模块化集成智能控制的幕墙支撑结构安装升降作业装备,解决了悬、扭、空悬挂支撑结构及幕墙安装难题。上海中心大厦的幕墙玻璃采用的是国际最新的超白玻璃,杂质少,自爆率接近零。
上海中心大厦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彰显了超高层建造技术的综合实力。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工程师们的智慧与汗水,代表着建筑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它的成功建设不仅为建造工程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为世界超高层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