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开通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座城市的地铁从初时的“一线一圈”,逐步发展为现今四通八达的庞大网络。对于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贾嗣鹏来说,地铁不仅是一种日常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责任和情感的寄托。
小时候,他常趴在地铁驾驶室的窗户旁,羡慕地看着司机驾驶地铁穿梭于城市之间。这种憧憬和梦想在他长大后得以实现,他穿上,走进驾驶室,成为了一名地铁司机。
贾嗣鹏的工作日常充满严谨与责任。他负责驾驶京港地铁的4号线及大兴线列车,每日行驶200多公里,途经140个站点。每到一个站点,他都需要在几十秒内确认18项信号灯设备正常,确保列车安全进出站。他的工作日程中充满了重复而重要的确认工作,每一次发车前都需要严格检查列车的各项设备,做到手到、眼到、口呼唤的三重确认。
地铁司机的工作环境特殊,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隧道中行驶。贾嗣鹏需要全神贯注地驾驶列车,保证乘客的安全和顺利到达目的地。他的工作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心理素质和责任心。他说:“驾驶室门外,我是一个普通人,而在门内,我拥有着我要履行的责任。”
除了日常的驾驶工作,贾嗣鹏还需要面对各种特殊情况和挑战。例如节假日的末班车、特殊节假日的延长运营时间等,他都需要坚守岗位,确保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出行。去年除夕夜的末班车让他记忆犹新,虽然驾驶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但他仍然觉得欣慰,因为能够送每一位乘客回家过年,这比在家过年更有成就感。
除了工作之外,贾嗣鹏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乘坐地铁、喜欢旅行、喜欢拍照。他的生活和工作虽然充满挑战和压力,但他始终保持乐观和热情的态度面对一切。他说:“门外的世界是生活,门内的世界是责任。”他希望将自己的青春和热忱全部奉献给地铁的那间驾驶室。
贾嗣鹏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地铁司机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责任、热情和奉献的故事。他用他的行动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乘客的责任,他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之一。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责任和热情的力量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