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类与治理
类同相召,气息相应,声音共鸣。鼓宫角动,以龙致雨,形象追影。人们认为的祸福源头,实则是命运的安排,却少有人探究其真正的来源。
不仅带来混乱,更可能招致外敌入侵。单纯的内部可能不至于,但如果引来外敌,则生存无望。
用兵之道,既可为利,也可行义。攻打叛乱者,既能得利,也能彰显正义。对于明智的君主来说,即使能带来土地、宝物和武器,用卑微的言辞乞求和平,也不足以阻止其攻伐,唯有治理得当才能真正的止战。
治理得当的不会随意发起攻击,为了名声或利益而攻伐的必然有其目的。的名声和实力如果不能得到体现,即使再强大也无法进行攻伐。
战争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尧战于丹水之浦,到舜退苗民,再到禹攻曹、魏等国,历代君王都有用兵的经历。
乱世用兵,治世止战。治理和平时期却发动战争是不祥之兆,而在混乱时期不加以平定则会导致。这是治理与乱世的转化,也是文治武功的起源。
所谓文治,是爱的体现;武功,是恶的表征。爱与恶遵循道义,文武有常,这是圣人的根本原则。就像寒暑交替,时节至则事物生。圣人不能改变时节,但能使事物适应时节。适应时节的措施,其功效宏大。
士尹池作为荆国的使者访问宋国,司城子罕设宴款待他。南家的墙倒塌却不扶正,西家的积水淹没宫室而不阻止。
士尹池询问原因,子罕解释南家工匠以制鞋为生,搬迁会影响生计;西家地势高,积水经过宫室有利于排水。士尹池听后深受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