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第18回,元春省亲之夜,宝黛钗以及三春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作诗。之所以称之为重要任务,是因为这是向皇帝汇报情况的一部分。大观园里年幼弟妹的诗词歌赋,既要清新自然又要富有雅趣,以此展现贾家的态度。黛玉在完成自己的诗作后,见宝玉有些吃力,便代他作了一首《杏帘在望》。这首诗得到了元春的赞赏,连夸宝玉进步神速。
那么元春是否知道这首诗出自黛玉之手呢?从诗歌《杏帘在望》的高水平来看,与宝玉之前的作品相比,无论是文学造诣还是立场,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我有理由相信元春是知道的。
这首诗充满了颂圣的意味,却又不失清新脱俗,这需要有高超的敏感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皇商家庭的薛宝钗与出身名门的林黛玉,二人之中能写出如此诗歌的,不言而喻。
诗会结束后,原著用163字描述了龄官的独特之处以及元春如何欣赏她。在这场省亲的名场面中,曹公为何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一个小戏子呢?这个小戏子被公认为有黛玉之风。曹公虽然表面未明确表达喜欢宝钗还是黛玉,但已经通过作品写得十分清楚了。
贾政是否知道这首诗的真相呢?我认为他也是知道的。元春命人将宝玉的诗传给他看时,贾政看了都称颂不已。他对宝玉的诗水平一清二楚,看到这首与众不同的诗,必然能察觉出猫腻。特别是他在大观园题匾额时,已经见识过黛玉的才华。
元春回宫后向皇帝汇报省亲之事,很可能包括了请皇帝鉴赏诗歌这一环节。皇帝之所以大为满意,很可能是被《杏帘在望》中的意境所打动。这首诗写得巧妙且清新脱俗,作为者,很难不被其中的意境所感动。
黛玉的才学、人品和素养,使她成为教导子侄、打理家事、引领贾家重回巅峰的最佳人选。我们不知道《红楼梦》80回后发生了什么,导致了黛玉的死亡和金玉良缘的促成,但如果贾家选择了弃黛选钗,那么他们的败落也就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新媒体写作导师、自由撰稿人以及全职妈妈的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更多的写作和生活经验,也欢迎大家随时向我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