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吃得_____填词语一年级

吃得_____填词语一年级

宝应方言中的江淮官话洪巢语言十分丰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吃”,就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

谈及饮食,宝应人有着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比如,大吃大喝、狼吞虎咽的情景,他们会用溥吃溥喝,海吃海喝或胡吃海喝来形容。有趣的是,关于“吃”的一字词很多,如带有享受意味的“顺”、“啜”、“术”,还有带有文言色彩的“啖”,以及带有贬义的“口衣”、“捣”。而“唰”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迅速进食的声音,“怀”字则表达了包围、囊括、消灭盘中餐的雄心。

宝应人还有一些独特的吃饭说法。比如,将吃饭称为“医大病”,这里的“医”并非治病的意思,而是指解决饥饿的问题,可能与“口衣”谐音,因此有了“医大病”这个词,它带有贬义。如果吃饭被形容为“捣老蛾子”,那指的是只会吃不会做事的人,同样也是贬义。

关于吃的动作、形象、感觉,宝应人也有许多独特的词汇。例如,吃小鱼叫“吮”,吃面条叫“拖”,吃肥肉叫“抿”,吃包子叫“塞”。有句戏言生动描绘了空洞的肚子被食物填满的过程:吃饭塞洞,喝粥灌缝。

宝应人还把啃骨头称为“龁”。在《礼记》中有“毋啮骨”的告诫,这里的“啮”是指鼠、兔等动物用牙啃或咬。对于人类来说,这可能是在提醒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注意礼仪。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更注重实际,因为啃骨头虽然费时费力,但收获却不多。有四句谑语恰好描述了这一过程:“举筷先奔顶,然后食四方,人多休龁骨,最后喝仙汤。”

对于吃不下还硬要吃的情况,宝应人称之为“挜”(方言a,入声)。而对于年纪大了,牙齿不锐利,有咀嚼障碍的情况,吃东西称为“兀”。如果嫌弃肥肉太肥,他们会说“漾人”。干饭无汤难以下咽,他们会形容为“干巴食噎”。如果是珍馐美味,他们会劝人细尝慢品,称为“搭搭”。当菜还剩很多时,主人会劝客人多吃一点,用“拖拖”、“叉叉”来形容。尽管这些表达可能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但在亲朋好友的家庭小聚中,却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否则可能在正式场合中失礼。


吃得_____填词语一年级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