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智慧、泛滥式的词语

智慧、泛滥式的词语

近期,各大平台纷纷公布了2024年度关键词的评选结果。在B站,年轻人一年内发送了超过576万次的“接龙”;在小红书上,“抽象”的评论数量更是惊人,超过了1.6亿条。《咬文嚼字》编辑部也发布了2024年的十大流行语,其中包括“松弛感”、“硬控”、“水灵灵地”等词汇。

这些热门词汇记录了瞬息万变的时代,引发了人们对流行语评选标准的关注,以及这些词汇背后的社会热点和普遍现象的思考。关于流行语的评选标准,《咬文嚼字》杂志编辑施隽南介绍了几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流行度、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他提到,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交平台的发展,流行语的圈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同平台流行的内容类型和风格各异。新词新语新表达在成为大众流行语前,需要经历破圈的考验。

针对具体平台的年度关键词,比如小红书与B站的“city不city”,施隽南表示这是一个特殊的流行语现象,涉及中外文化的交融和语言的创新使用。他也谈到了网络流行语如“班味”、“松弛感”等在小学作文中的使用问题,强调在中小学阶段应谨慎使用流行语,尊重语境和使用场景。

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热词现象的思考。一位语文老师在班会上用“蝴蝶”和“气球”的比喻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热词,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孩子们正处于语言学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热词的泛滥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书写规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审美。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孩子远离低俗网络用语,建立健康的语言系统。

网络热词现象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在表达时选择使用网络热词,这可能导致表达趋于单一和贫乏。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网络热词的使用被指责为魁祸首之一。网络热词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语言的活泼性,但过度使用可能会给表达设限。学生们甚至将网络热词用进作文,让老师无法理解。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表达,避免受限于网络热词。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使用成语、古诗词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智慧、泛滥式的词语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