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导手机:昔日辉煌,今日挑战
回想当年,“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词风靡电视屏幕,创始人徐立华凭借此引领波导手机销量连年攀升,赚得盆满钵满。如今波导手机的命运令人唏嘘。
辉煌时期
徐立华出生于湖北一普通家庭,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交大,成为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完成本科学习后,他又攻读本校的工商管理硕士,这7年的校园时光为他之后的研发和公司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立华曾留校教学,拥有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他选择辞职下海。
1991年,他南下深圳,进入一家外企工作,接触到国际前沿通信。当时BB机非常流行,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徐立华独具慧眼,萌生了研发一款能够直接显示文字机的想法,这是当时全国独一份的创新。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几位硕士好友的支持,他们创办了波导公司,着手创业。
仅仅一年时间,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问世,波导寻呼机迅速打开市场,销量过万台,利润破百万。此后几年,波导发展迅猛,市场份额仅次于摩托罗拉。通讯市场的风云变幻无常。
随着小灵通手机的出现,徐立华预见到寻呼机终将被取代。为了顺利转型,1999年,他与国企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合作,引入法国技术,成功获得手机生产许可。迅速建立手机生产线后,波导推出了第一款手机。通过巨资邀请李玟代言,并在投放广告,波导手机销量跃居国产品牌第一,连续5年保持销量领先。
智能时代的挑战
好景不长。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波导手机面临巨大的挑战。初代手机笨重,后来滑盖和翻盖手机出现,手机逐渐变得轻盈小巧。但真正改变市场的是智能手机的崛起。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随后诺基亚等掀起技术。
国内手机市场品牌众多,但许多老国货品牌在技术创新上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率先推出智能手机的品牌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迅速崛起。而波导却因徐立华尝试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而陷入困境。投资失败分散了公司资源,手机业务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面对危机,徐立华试图进行渠道和产品线调整,进军智能手机领域,但最终因布局过晚、研发能力不足而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