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两周前,我曾在周末提到英特尔即将发布的财报可能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引发英特尔进行大规模的裁员,裁员比例可能高达10%。当时我认为,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的公司来说,这将是一项重大的举措。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远远低估了英特尔所面临的困境。相比于裁员的消息,今日传来的消息更令人:英特尔可能取消Atom项目,甚至可能退出移动市场。
如果说裁员是英特尔对过去失败的一种承认,那么退出移动市场则似乎是对未来的投降。我们都知道,未来的世界必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世界。
当英特尔宣布调整产品架构和重组业务时,我们已预见到某些芯片产品线可能会被砍掉。当真正轮到Atom项目时,仍然让人感到。多年来,英特尔在Atom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尽管成效有限,但在业界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起初,Atom项目是针对上网本设计的,然而上网本仅火了一年便销声匿迹。随后,Atom转向平板电脑市场,前景看似充满希望。毕竟,它是唯一一家能够同时支持Windows和Android平板的芯片制造商。
英特尔也努力降低Atom的成本,希望在平板电脑甚至手机市场上与ARM一战。为此,英特尔甚至向深圳的白牌产业链表达合作意愿,并得到了一定的回应。
Atom项目让人难以捉摸。不仅用户感到困惑,就连平板电脑制造商也搞不清Atom众多复杂型号以及那些字母代表的含义。例如Z3775D、Z3735E等型号,即使看五分钟的产品参数,也可能无法捕捉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区别。
在手机领域,Atom所获得的支持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很难在市场上看到采用Atom处理器的手机。不仅领先的厂商对Atom不感兴趣,新兴的华为、小米等厂商也视而不见,甚至华为已经开始采用自家研发的麒麟处理器,彻底断了英特尔的念想。
英特尔在移动市场的表现可谓“做蜜不甜,做醋可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英特尔曾以为进军移动市场后也能像PC市场那样风光无限,但新的生态梦终究难以实现。
虽然目前英特尔的移动芯片路线图在Broxton和Sofia两款主力处理器被取消后出现明显断档,但我仍不愿相信英特尔会彻底放弃移动市场。希望能尽快听到更多确切的消息和进一步的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