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是保持生理平衡与健康的必要营养素。由于自身无法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此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可以根据其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而水溶性维生素则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由于不同类型的维生素有不同的溶解特性,因此它们的代谢过程也有所不同。过量摄入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以通过,而脂溶性维生素过量则会在体内积累,长期过量可能会导致肝脏损害和中毒。
对于年龄介于0到12个月的婴儿,每天适宜的维生素A摄入量为四百微克(即一千三百三十二国际单位)。对于年龄在1至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的维生素A摄入量增加到五百微克(即一千六百六十五国际单位),而对于年龄在三到六岁的孩子,推荐摄入量则进一步增加到六百微克(即一千九百九十八国际单位)。同样地,对于零到六岁的孩子,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则为十微克(四百国际单位)。家长在为婴幼儿选择维生素A和D滴剂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具体含量。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某些维生素AD滴剂产品,如“伊可新”,其中的维生素A和D含量超过了上述推荐摄入量。对于正常孩子而言,长期摄入此类补充剂可能会过量并损害健康。
虽然食疗是最安全的方法,但家长在孩子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下,不能只依赖食用肝脏来补充铁质。虽然动物肝脏富含铁质,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例如猪肝每百克含有高达四千九百七十二微克的维生素A,鸡肝和鹅肝的维生素A含量也很高。天天食用肝脏也存在中毒的风险。建议家长一周给孩子食用一到两次肝脏即可。除了肝脏之外,红肉和动物全血也是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而且其维生素A含量较低。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孩子来说,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这是对之前推荐的补铁食谱的一个补充说明)
在此推荐大家关注本人的微信公众账号“和圆圆妈一起学儿童营养”,以及在新浪微博上“圆圆妈0908”,若您喜欢我的文章并希望学习更多营养知识,欢迎关注与互动。
参考文献:
1. 营养学会. 居民膳食指南. 西民出版社. 2010年. 拉萨出版。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食物成分表(第一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年. 北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