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朗山作为新六大茶山之一,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东南部,紧邻中缅边境,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拥有众多保留完好的古茶园的地区之一。谈及布朗山,人们自然会想到其著名的普洱茶。那么,布朗山都有哪些茶呢?又与哪些茶有关的文化背景?让我们一探究竟。
布朗族作为布朗山最早的定居者,早在元、清时期就已成为这片土地的主要居民。据闻老曼娥村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除了种植茶叶外,布朗族还主要从事山地耕作,并辅以水田耕作。他们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实行母子连名制。在婚恋习俗上,他们相对自由,有着独特的恋爱、结婚和离婚习俗。在和节日方面,布朗族与傣族颇为相似,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节日如新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等也颇具特色。
说到布朗山的普洱茶,不得不提的几个名村寨便是老班章、帕沙、班盆、曼糯和章家寨。这些村寨是布朗山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也是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布朗山拥有庞大的茶园,其中栽培型古茶园便达到了9505亩,均为普洱茶种。这些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班章村委会(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三个寨子)、勐昂村委会(坝卡囡、坝卡竜)以及吉良村委会(帕点、曼糯)。
在品鉴布朗山普洱茶时,你会发现各村寨的茶叶口感有着明显的差异。总体上来说,布朗山的生茶具有香气丰富、滑度高的特点。茶汤明亮,滋味浓烈厚重,茶气霸道且刺激性强。时可能会有些苦,但回甘迅速,生津持久绵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茶叶苦底较重,涩味留存较为明显。但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泡茶的手法来调整,如控制投茶量、选择合适的泡茶器皿以及掌握出汤时间等。
想要真正了解布朗山的普洱茶文化,不仅要品尝其茶,还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布朗山普洱茶的韵味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