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麦田里,茹振钢教授一边走一边点评:“小麦长势喜人,穗头大且多,今年将迎来大丰收!”麦浪金黄,麦香四溢,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他的情绪愈发高涨,一首激情洋溢的诗篇脱口而出:“我要让的土地在蓝色的天空下孕育绿色的生命,让这些生命茁壮成长,生产出丰富、优质、美味的粮食,装满祖国的粮仓!”
这位62岁的教授,在此时此刻展现出了他豪迈的一面,仿佛是一位将麦田视为舞台、将小麦当作听众的诗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写诗,无论是在实验室忙碌的时刻,还是在课堂里教学的时光,甚至在苦闷或兴奋之时,他都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在这些诗歌中,小麦永远是主角。
他说:“我对小麦有着深沉的热爱,这种强烈的情感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通过写诗,他能够将感性与理性完美平衡,将深情厚意留给诗歌,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种身份间的自如切换,使他能在诗人与科学家之间随时转换。
他的爱人,同样是大白菜专家的原连庄认为,茹振钢的浪漫情怀已经悄然融入了他的育种工作中。写诗让茹振钢的思想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从中他看到新品种的曼妙身姿,这也为他提供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在育种工作中,他不断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长期保持着每天超过10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致力于形态育种、高光效生理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他的努力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如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等,其中的矮抗58小麦新品种更是荣获了2013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增产效益达300多。
现在,他培育的高光效小麦品种百农4199已经通过河南省的审定,因其高产、早熟、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站在希望的田野上,他大声吟诵着与妻子合写的诗篇,表达他对小麦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他自称是“小麦人”,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农民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