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家族中人才辈出,擅长书法的人众多。他的书法导师包括父亲王旷、叔父王廙和表姨卫夫人等。其中,卫夫人师从钟繇,继承了其书法精髓,也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曾在秘书省任职,得以接触许多珍贵的文书图集,其中包括钟繇、蔡邕等名家的作品,为他日后的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羲之的儿子们中,也有很多擅长书法的人。有评价说凝之得其韵味,操之得其体态,徽之得其气势,焕之得其外貌,献之得其源流。其中,王献之小时候非常勤奋地练习书法。有一次,王羲之为王献之写的“大”字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字。王献之将这篇字拿给母亲看,母亲夸赞他进步很大,特别是那一点的写法非常好。王献之因此深感惭愧,更加刻苦练习,后来也成为了一位大书法家,并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小圣”之称。
97. 关于“無”字
要注意四笔横画之间的长短对比和疏密变化。其中,“长横”的斜度较大,所有笔画之间的摆动感强烈,这是此字的主要特征。
98. 关于“難”字
左侧部分连续转折,要注意上疏下密的特点。右侧的“佳”字部分要整体靠下书写,同时注意四笔横画的方向变化。
99. 关于“而”字
要注意第一笔的“横撇”呈直线和弧线的变化。左下方的“竖画”需要空中落笔,拍下来后弹上去形成圆转。起笔处应有一种高空坠石的感觉,行笔过程中需要注意线条的提按变化及稳定性。最后两笔竖画要靠右书写。
100. 关于“形”字
整体字形较扁,用笔饱满,中间留白较大。右侧的“竖折撇”需要注意方圆及提按的变化。
101. 关于“穷”字
“穴”字部分较宽,下方的“躬”字整体靠右书写,留出左侧空白。“弓”字部分的连续横折动作由小到大,注意转折处的方圆变化。
102. 关于“者”字
要表现出用笔的连贯状态。长撇是整个字的最低点,“日”字部分上宽下窄。
103. 关于“也”字
用笔灵动细腻,注意线条的提按对比,最后一笔的弧度较大。
知识加油站:关于意临的讲解
意临是建立在实临基础上的,当临习者对碑帖的结构安排和特点了如指掌后,可以脱开原帖自行创作。这种意临具有创造性,给予较多的自由度和个性发挥的余地,不拘泥于每个字的每个具体部分。意临不失本帖的原来面目,同时给予少量的创造空间。对于初学书法和初临习者来说,可以实临与意临交替进行,以检验自己对碑帖的把握程度。这种意临看上去较为保守,但实际上是非常见功夫的。如果实临不过关的人,这种意临是无法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