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韵丹青】
卢仝,这位中唐的茶痴诗人,因他深沉的茶情,被后人尊称为“茶仙”。他的《七碗茶诗》如清泉流淌,将饮茶的境界娓娓道来,堪与茶圣陆羽的《茶经》相辉映,成为后世茶诗创作的典范。自宋代起,“卢仝烹茶”成为经久不衰的绘画主题,传递着卢仝的隐逸精神。
现存历代的“卢仝烹茶图”如宝石般璀璨,横跨宋元明清等历史长河。每一幅画都犹如一篇优美的诗篇,诉说着卢仝与茶的不解之缘。
在仇英的《卢仝烹茶图》中(图①),卢仝安然坐在茅屋中,侧脸凝视着炉火上的茶事。茅屋外,一赤脚老婢躬身在竹炉前,举扇向火,正在精心烹茶。屋外小径上,长须男仆肩挑一硕大葫芦,走向溪边汲水。这幅画作构思巧妙,氛围惬意,体现了卢仝淡泊自守、风雅高洁的品格。
刘松年的《卢仝烹茶图》(图⑤)中,卢仝坐拥书卷,仿佛期待茶香与书香交融。图中茅屋虽然简陋,但描绘严谨,展现了作者精细的笔触。
钱选的《卢仝烹茶图》(图③)则呈现出另一种风貌。卢仝头戴黑色幞头,身着白色长袍,悠闲坐于湖石蕉影之下。此图设色明艳,笔画精细,人物衣纹为游丝描,具有均和的节奏感。
明代画家杜堇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图》别具一格,并未遵循传统图式。画面直接描绘了卢仝的诗歌情境,人物以白描绘之,笔法细劲生动。作品并未触及《七碗茶诗》的精神实质。明代晚期画家丁云鹏的《玉川煮茶图》(图④)则展示了卢仝慈和的面相以及奢华的煮茶环境。相较前人作品,丁氏笔下的“茶仙”更显世俗之气。至于晚清民国时期,“卢仝烹茶”主题的画作虽有所见,但传递的隐逸精神更为弱化。历史上的诸多“卢仝烹茶图”既是画家对卢仝隐逸精神的颂扬与追念,也是画家自我境遇的写照与慰藉。这些画作不仅展示了卢仝与茶的深厚情缘,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面貌。《光明日报》(XXXX年XX月XX日 XX版)这篇文章对卢仝及其画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