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上海,人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外滩璀璨的灯光、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或是热闹的港口和金融中心。这座以经济闻名的城市并未摒弃传统农业,且在农业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
让我们回顾一下2017年全国地理普查的数据,上海市的地表覆盖物情况地图上展现了城市的多元面貌。值得注意的是,横沙岛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而其余区域则基本保持稳定。这也使得上海成为全球土地增长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
除了耕地,上海还有大量其他种植用地,包括果园、茶园、桑园、苗圃和花圃等,总面积达到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上海在江苏还拥有一些飞地,比如位于盐城大丰区的上海农场,这片农场是由黄海滩涂围垦造陆而成的,面积达9方公里。
回顾历史,初期的上海面积仅六百多平方公里。为了保障农产品的供应,1958年,一些周边县市被划归上海管辖。这种策略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如今,上海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每年的粮食产量达到约一百万吨,以稻米为主,亩产居于前列。水果、蔬菜和肉类的产量也相当可观。尽管上海人口众多,消费水准高,但本地种植的农产品在满足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国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被划分为三个区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各地都被要求保障种植面积和产量,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虽然上海面积不大,但每个城市的土地都应被充分利用,以确保粮食安全。即使在城市地区,普通民众也热爱种植,甚至在阳台上种植蔬菜。这体现了农耕对种植的深刻记忆和勤奋特质。
上海的都市农业还承担着发展农业科技的重任。拥有众多农业科研机构的上海已经建立了多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上海还能产出众多优质农产品,如崇明大米、南汇8424西瓜等。这座城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自古便是鱼米之乡。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动使得农业产出不断增长,农产品品质卓越。在全球的大城市中,能像上海这样全面发展实属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