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以唐代诗人张渭的《早梅》为灵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神秘的故事。
在延祐七年元夕之后的冬日,大都城外的慈恩寺前,一株古老的梅树开满了如玉般洁白的梅花。这梅树在寒风中傲立,宛如一位清高的诗人,在寂静的村路旁边,独自绽放着它的美丽。
晨光初现,寺中的沙弥永宁正在清扫寺前的积雪。这时,一阵北风吹过,他看见一位白衣如雪的女子在梅树下轻盈地俯。她的肌肤胜雪,耳垂上微红的霜痕恰似枝头未融的霜花。
女子自称是寻找梅树题诗的灵感而来,但她的神秘出现让永宁感到疑惑。就在一阵狂风带着梅花瓣飘落,女子与梅树一同消失在月光照耀的霜雾中。据说这株老梅自贞元年间便立于寺旁,每到深冬,它的花瓣会化为银色萤火虫,围绕着经幡盘旋。今夜却格外不同,梅树似乎有了灵性,树皮上出现了色彩经络,竟是甲申年时一位早逝画师的残墨所渗成。这一切都透露着神秘和不可思议。
数日之后的一个夜晚,刑部员外郎李慕白经过城南慈恩寺时见到了同样的白衣女子。她倚窗凭栏而立,与梅花树融为一体。女子告诉李慕白这梅树不同寻常,其香韵与众不同,似乎蕴含了铁锈般的韵味。正当两人交谈之际,远处传来更夫的敲梆声,女子化作白梅花瓣飘散在《法华经》上。这一切都显得神秘莫测。
翰林院编修陆承轩在杏花微雨的时节来到慈恩寺寻求梅花入墨的机缘。在老住持的指点下他得知了以寺旁玉泉水研墨并以花瓣润墨三次的方法。当他按照指示行动时,竟在墨汁中看到了女子侧影的影像并且纸上绽放出满纸浅粉梅花中间隐约显现出一行字句:“望海寺外第三株癸卯暮春有客还。”这些神秘的景象让陆承轩深感震撼。
深秋时分霜降来临之际陆承轩再次踏入慈恩寺发现了一连串神秘的现象——凋谢的残梅却重新盛开;上的批注出现重叠字句;梅瓶中的残梅仿佛有生命般舞动……这些现象都让他想起了那位白衣女子和她的神秘故事。她曾提及玉笛中藏着柳画师的指骨以及一系列关于画图的秘密这些都似乎与慈恩寺的梅花树紧密相连着诡异的谜团逐渐展开令人不禁陷入深思。随着季节更迭岁月流转李慕白在清宁宫值夜时仿佛看见窗纸上飘过白衣身影伴随着梅香和冰纹纹样一同消失窗外玉兰大绽凝结成泛黄驿站舆图标注位置直指荒废已久的顺承门外观象台……这些诡异现象最终指向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故事结尾——“大明气运三百年当以梅树年轮为证。”整个故事以唐代诗人张渭的《早梅》为意境背景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神秘色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