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刻舟求剑的原文和译文拼音

刻舟求剑的原文和译文拼音

第三种执笔法,名为拨镫法。拨镫法是一种以手指操控笔管的方法,旨在让笔的四面都能均匀受力。这种方法源于古代,经过历代书法家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巧。拨镫法的关键在于手指的协调和运笔的力度,通过练习可以逐渐掌握。

【今译】

今天我们讲解第三种执笔法,也就是所谓的“拨镫法”。拨镫法是一种用手指操控笔管的方法,它的目的是让笔的四面都能均匀受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书写效果。这种方法源于古代,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技巧体系。要想掌握拨镫法,关键在于手指的协调性和运笔的力度控制。通过不断练习,大家逐渐掌握这一技巧。

拨镫法具体执行时,需要用到五指共执的原理。五指共执,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协同作用,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大拇指负责按、压笔管的一面,食指则起到辅助的作用,中指钩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则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这样五指协同作用,能够使笔管四面均匀受力。

关于拨镫法的具体运用,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和解释。有人认为拨镫法中的“拨”指的是用笔如拨马镫一般灵活自如,有人认为这是误解,真正的关键在于手指的协调和运动。在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各种观点,而是回到拨镫法本身,关注如何运用手指的力量来操控笔管。

在掌握了基本的五指共执之后,还需要根据书写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写大字时,适合使用“龙眼”式的握笔方法,让虎口成圆形;写小字时则适合使用“凤眼”式的握笔方法,让虎口成初月形。这些细微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书写需求,让笔锋更加灵活。

除了五指共执之外,还需要辅以导、送之力。所谓“导”,就是将笔管向内引导;“送”,则是将笔管向外推送。无名指和小指在导、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种力的运用类似于王羲之观察鹅掌动作所获得的启示,是书法中的关键要点。

我们要明白执笔的缓急之度。有时候需要紧执以保证笔管的稳定,有时候则需要缓执以追求笔法的灵活多变。这种节奏的掌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不可刻舟求剑、死板。

《笔法探微》中的拨镫法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和体悟的执笔法。通过掌握五指共执、调整握笔方式、运用导送之力以及掌握执笔缓急之度,可以逐渐领悟到书法的精髓。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徐谦的《笔法探微》第三集就分享到这里,请继续关注下一集的内容。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收听阅读!


刻舟求剑的原文和译文拼音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