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博士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工作,从中观察到不少博士生在撰写博士论文和准备答辩方面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为此,我想就其中的一些要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博士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论文的题目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指向一个可以被证伪的命题。以当行的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例,有的博士生可能会选择“论现代货币理论”这种看似全面的题目,但这更像一篇研究报告的标题。相比之下,“从现代货币理论视角探讨当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性”这样的题目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博士论文最好是“小题大做”,避免试图在一篇论文中解决过多的问题。
关于论文的核心命题,需要进行严谨、逻辑清晰的论证。可以采用理论建模、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但关键是要针对核心命题进行设计,避免为了建模或计量而盲目建模或计量。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之间需要有紧密的关联性。在方法的选择上,不必刻意追求新异,但作者必须对其内涵、优缺点有深入的了解,确保方法与研究问题相匹配。
文献综述是博士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系统梳理文献,不必过于求全。重点在于对文献进行评价而非仅仅叙述。作者应该像厨师一样,基于自己的视角,用逻辑主线将重要文献归类并逐一评论,然后提出自己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增加值。
论文的结论部分提出的建议应当紧扣论文的分析和结论,避免泛泛而谈。建议应该基于论文的主要问题分析、视角和结论,按照重要性及相关性进行排序,将最重要的建议置于最前面。这些建议应该深刻且建立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
在撰写论文时,应努力概括出论文的最主要贡献。以我自己的博士论文为例,我研究的是的储蓄率为何如此之高。我发现,居民、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储蓄缺乏转化机制,导致各部门都必须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我的论文建议着重打通这些部门之间的储蓄转化机制。如果能够简洁明了地概括出论文的核心贡献,就意味着你能够用一条前后贯穿的逻辑去论文的写作,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文献增加值。
在论文答辩时,时间控制至关重要。答辩者应重点讲述论文的主要逻辑和贡献,避免面面俱到或拖延时间。答辩前应进行时间控制训练,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答辩时应回答三个主要问题:写作的动机、论文的论证过程以及相对于现有文献的贡献和不足。对于细节问题,答辩老师通常会在答辩前仔细阅读论文并给出审稿意见,因此不必过多涉及。为了在答辩中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重点突出且精简的演讲往往比面面俱到的平庸报告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