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挑战10000画汉字极限,看看谁能完成这个笔画最多的汉字大挑战!

挑战10000画汉字极限,看看谁能完成这个笔画最多的汉字大挑战!

几千年来,“万”字一直是人们的常用字。不论是要描述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或是程度之极致,都离不开“万”字。诸如万安、万全、万人、万户、万家、万国、万方等等,无一不是以“万”为前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万”字,其原始形态竟然与蝎子息息相关。

说起“万”字的起源,不得不提及最古老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万”字就是蝎子的形象。虽然字形有所差异,但蝎子那巨大的头部、的身体、卷曲的尾巴以及前伸的触角,都在这些字形中得以体现。蝎子又称钳蝎,尾刺内含毒腺,能在干燥地带昼伏夜出。在古代中原地区,这种小动物可能随处可见,数量众多。甚至有些氏族可能将其视为图腾来崇拜。

在卜辞中,“万”字常作为地名出现,如“往万”、“在万”等。也用于卜卦,以“万”来判断是否“受年”,即是否得到好年成。将蝎子作为氏族名或地名,虽然在现代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在古人眼中却是平常之事。正如他们用马、牛、羊、猪、狗等动物作为姓名一样。“万”这个数目字可以说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从蝎子的象形字中假借而来的。

自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无论是钟鼎盘盂还是簠簋尊等器物,稍长一点的铭文大多都会使用一个“万”字。如“其万年永用”、“其万年宝用”等,都是常见的表达铸器者愿望的套语。《金文编》收录的代表性万字形体有一百七十多种,其基本形体与甲骨文一脉相承,都是蝎子的形状。

在金文中,蝎子的形状逐渐变得复杂,尾部增加了一些笔画,逐渐演变成后世用于迈开、迈步、年迈的“迈”字。石鼓文的“万”字已经离蝎形渐远,至小篆阶段,蝎子的形状已经难以辨认。汉朝概已经不太明白“万”的本义,只知道它是一种虫。经过隶变后,字形更加简化,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见的“万”字。

虽然有些人仍然坚持使用繁体的“萬”字,但实际上现在广泛使用的简化字“万”已经得到了亿万群众的认可。这个简化字只有三笔,既方便书写又易于识别。其实,现在通行的简化字“万”,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同样是非常古老的。

在战国古玺上,“万”字已经逐渐简化。有一种吉语玺,“千万”“万千”,其“万”字的写法与现在无异。最初,这种简化可能是为了玺印的布局需要,截取繁体字形的一部分并加以变化而成。这种字形出现后,逐渐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可,汉魏以及南北朝的碑文中也常用此字。

即使是皇帝、书法家、文学家在书写时,也是以便捷为原则,并非一味追求古旧或繁难。关注我们,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挑战10000画汉字极限,看看谁能完成这个笔画最多的汉字大挑战!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