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班级中,有一个名叫昊昊的孩子,他的肤色偏黑,身形瘦削,脸上常常带着一些奇怪的伤痕。他总是无缘无故地对其他小朋友进行攻击,无论是掐是咬,都让许多孩子深受其苦。尽管老师多次试图和他沟通,但这些行为依旧频繁发生。我决定深入了解他的情况。
一天,昊昊的行为再次让我。随着一声尖叫,萱萱哭了起来,她的脸上留下了昊昊的牙印。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许多孩子仅仅因为坐在昊昊旁边,就遭到了他的攻击,没有任何其他冲突。
当我进一步和昊昊的家长交流时,他们告诉我一些令人深省的事情。原来昊昊的语言发展相对较晚,他在两岁多的时候才开始尝试叫爸爸妈妈,直到三岁才能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语言运用并不流畅。他在幼儿园的社交活动中常常因为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而陷入困境。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昊昊的家庭环境对他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爷爷性格暴躁,经常和奶奶发生争吵,家庭氛围紧张。而昊昊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似乎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尽管她尝试与爷爷奶奶沟通,但情况并未有所改善。在这种环境下,昊昊逐渐养成了摔东西和咬人的不良习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一个紧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紧张、性格暴躁。长时间下来,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自私,就像昊昊一样。
在了解了昊昊的家庭背景后,我决定先从情感上接近他,让他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每天早晨,我都在门口迎接他,尽可能地与他亲近。我耐心地回应他的哭闹,让他感受到我的善意。我注意给他身体上的接触,如拉他的手、的头,和他一起玩耍,给他鼓励。
我还主动邀请昊昊的爷爷奶奶参加家长会,试图改善家庭的教育方式,并为他们提供关于如何控制情绪的建议,以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昊昊的行为逐渐改善,攻击他人的事件也越来越少。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意识到提升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我开始对他的语言干预进行训练,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引导他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当他在情绪上有变化时,我也教他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每次他取得进步,我都会赞扬他,不断强化他的正面行为。有一次在学习认识蔬菜和水果时,当翻到柠檬的图片时,居然是昊昊答了出来。孩子们为他鼓掌,他也因此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对于像昊昊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关怀。我们应该停下来等待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工作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
本文来源于《教育报》2018年6月17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