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听说,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独特的“灯泡”要吞噬。
但机哥觉得,这并非是说有新的灯泡出现。而是指那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看似寻常的事物,在他们眼中如同“灯泡”一样引人注目。
小时候,冬天的铁栏杆在机哥眼中就像是那颗闪耀的灯泡。长大后,工作中的Windows系统的缩放比例,成了那颗独特的“灯泡”。当工作挣到钱后,购买的时尚单品Apple Watch,同样也能成为他眼中的那颗“灯泡”。
最近,机哥在浏览小红书时,发现一个新的“赛博灯泡”正在诞生:那就是网友们自愿陷入的“手表粘玻璃”的趣事。虽然看似奇怪,但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热门现象。
苹果手表与高铁车窗玻璃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体,如何能够紧密相连?这个过程仿佛蕴神奇的力量。不论怎么扯表带,怎么抠本体,那屏幕就像被涂上了一层502胶水一样纹丝不动。或许是睡觉的时候手正好靠上去了,也可能是防止小孩误食,或者是纯粹闲着无聊。这件事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小红书上留下了影像资料,给后人提供了警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操作竟然符合了“赛博灯泡”的所有要素,甚至实施起来更为简单。只要轻下去,就能将手表转换为观光模式。虽然看似无用,但由于其操作过程简单易懂,吸引了大批网友尝试。他们手中戴着Apple Watch,旁边恰好有一块光滑明亮的玻璃,纷纷尝试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人说这是没用的功能吗?其实并不是。虽然没有太阳能充电或者小天才的录像功能,但由于其实现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技术门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热潮中。发帖的人还没抠下来,评论区里的网友已经开始到处尝试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赛博灯泡的体验范围不断扩大:没有出行计划?没关系!地铁玻璃也能随手贴;平时上班骑电驴?手机也可以尝试;不出门?也没问题!家里的镜子也能贴……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理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包括光胶效应等。然而机哥认为实际上靠的是屏幕上贴的“水凝膜”。只要贴上水凝膜无论是Apple Watch、小米手环还是其他品牌的手表都能实现类似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黏附力并不强很容易自行脱落。因此虽然看起来很酷但并不像小红书上描述的那样神奇。
总的来说这一现象在机哥看来更像是一种有趣的尝试而非实际的应用。虽然看起来很酷很有趣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机哥建议大家不要尝试这种行为以免出现尴尬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广大机友不要轻易尝试类似的行为保护好自己的手表和安全。总的来说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还是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既要欣赏它的趣味性和创意性也要警惕其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