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风景的活力与创新——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双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已经成为推动大学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基地。在这里,课程、载体、活动与竞赛相互融合,共同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夯实“双创”基石
学院结合各专业的学科特色,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重点在于创业教育启蒙;对于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创业教育。这种分年级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
张英明同学是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优秀代表。他坦言,正是学院提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他打开了创新创业的大门。如今,他已成功组建创业团队,并在多项科技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载体建设优化“双创”服务体验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认为这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训的关键环节。去年,学院争取到专项资金,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分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学生项目可入驻孵化,学院也会积极调动资源,为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大赛提供全方位支持。钟寒阳和郑喜程同学就是这一平台的受益者,他们分别借助平台支持成功开启了创业之路,并在多项科技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
学院将“双创”融入育人的每个环节,自2012年以来已连办四届“化生学院科技文化节”。这些活动不仅包括了参观实验室、科技竞赛等,还有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寻找“桂工柯南”等,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在这样的氛围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卓越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子,如吴丽丹同学。
四、科技竞赛提升“双创”水平
学院坚持将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教育的“利器”。通过参与科技竞赛,学生不仅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理解,还能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如化工12-3班的游立同学,通过参加化工设计大赛,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学习了多种软件进行工艺流程绘图和工厂车间三维布置,最终在全国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经历对学生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双创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院依托课程、载体、活动和竞赛四大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子。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学院在双创教育方面的努力,也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生力军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