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血液被誉为“生命之河”,是宝贵的生命物质,只能从健康的适龄人群中获得。献血是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关于献血,很多人存在许多认识误区,被各种谣言所困扰,认为献血会导致贫血、发胖,甚至传播疾病等。那么,献血真的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解答。
6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省血液中心的有关专家,为那些对无偿献血仍心存疑虑的爱心人士答疑解惑。
谣言一:献血会引起贫血?
专家解答:不会。贫血是一种病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感染、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等。对于献血者,血站会在献血前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确保男性不低于120g/L,女性不低于115g/L方可参加献血。每次献血量在200-400毫升之间,不超过体内血液总量的十分之一,通过机体自我调整,血容量会很快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在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情况下献血,是不会造成贫血的。
谣言二:献血会导致发胖?
专家表示,在正常情况下,献血并不会直接导致发胖。因为造血并不是制造脂肪的过程,二者不能简单等同起来。献血后的正常饮食并不会引起发胖。有些献血者可能因为献血后过度进补或过分摄入营养,导致营养过剩,这可能是“献血后发胖”的原因。实际上,献血后的恢复期只需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休息即可。
谣言三:献血会传染疾病?
卫生行政部门对血液采集过程制定了严格的规程和交叉感染预防制度,并进行严格的监督。采血环境经过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等方式进行消毒,并且定期进行抽检以确保环境安全。血站的采血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并定期进行相关疾病检测。采血时使用的针头、血袋都是一次性灭菌用品,用后销毁,不会重复使用。不会因为献血而传染疾病。
谣言四:献血会影响健康吗?
科学献血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对于符合献血条件的人,献血量在200-400毫升之间,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害。血液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失血后会刺激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谣言五:献血是献得越少越好吗?
专家指出,献血量应根据献血者的体重、血红蛋白含量及其他健康状况综合考虑。我国提倡一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国际标准也是每次献血200-400毫升,这个标准是基于大量医学研究和全球献血实践得出的,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注意事项献血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受血者来说,接受一定量的血液比接受多次小量血液更能减少输血免疫反应和传染疾病的风险。
目前,我省每天至少需要五百人的爱心奉献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让我们勇敢地迈出脚步,用热血为需要的病患带去生命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