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蝉鸣不断的淮南街头,正值盛夏的2024年,朱奇文老师整理好了行囊,准备踏上前往皮山县的旅程。这位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物理教师,在援疆动员会上听到了边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更大的世界的向往。于是,他决定跨越近五千公里的路程,去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在那里播撒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他把物理知识带入沙漠,照亮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一到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朱奇文便全身心投入到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他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他结合皮山县特有的沙漠环境,用骆驼行走的场景来解释物理中的压强知识,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朱老师的课堂总是生动有趣,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他的努力不仅让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更让他们的物理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
他不仅教书,更引领团队共同成长
作为八年级物理教研组长,朱奇文深知团队的力量。他认真负责教研工作,各类教研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他精心策划了说课和无声上课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在朱老师的带领下,物理教研组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心得,共同进步。朱奇文在教研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是在培养优秀教师,而是在培育扎根边疆的教育火种。”
传承青蓝火焰,让教育星火代代相传
朱奇文积极参与学校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他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全程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在他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古丽排日和邵富阳进步迅速,对朱老师充满感激之情。
精神传承,书写援疆答卷
朱奇文在援疆期间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淮南师范学院援疆团队的关注。他与团队成员分享了自己在援疆期间的教学心得和班级管理经验,为实习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的分享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爱心和责任。在援疆支教的道路上,朱奇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工作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团结的纽带。当有人问他苦不苦时,他总会望向远处的胡杨林:“我们援疆教师就应该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
如今,朱奇文在皮山县的援疆支教工作正如春风般滋润着这片土地。他的付出和坚持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在朱老师的努力下,皮山县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为边疆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为边疆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