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南方,生机勃勃。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机务段株洲检修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5月9日上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几台待修的和谐号机车旁,一位年轻人正在专注地工作。他熟练地将数据线连接机车司机室插头上,随着指尖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舞,机车运行数据如潮水般涌出。这位年轻人是吴东昊,车间数据检测组工长,一位用数据守护机车安全的“铁路极客”。
李红武摄于2025年5月9日,记录下吴东昊在株洲机务段株洲检修车间下载机车运行数据的瞬间。年仅35岁的吴东昊已是机车电工高级技师,荣获“火车头奖章”。他对机车的每一个零件都了如指掌,更擅长用数据为机车“诊断”。多年来,他紧跟铁路高质量发展步伐,将“数据检修”从概念变为现实,让冰冷的数据成为守护机车安全的卫士。
回溯到2012年,刚刚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吴东昊,面对和谐型机车的复杂电路图时曾感到困惑。一次故障处理经历让他意识到传统检修的局限性。从那时起,他便萌生了用数据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的想法。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字编程等专业书籍。2018年,他针对机车远程监测诊断系统故障代码庞杂的问题,建立了分级筛选规则,实现了自动归类与实时预警。系统运行期间,累计采集数据2000余万条,筛选真实报警信息9000余条。他的成就得到了段领导的高度评价:“他用代码打开了检修的另一扇门。”
吴东昊并不满足于现状。2020年,他牵头研发了“和谐型机车试验智能分析系统”,直面机车试验数据的处理难题。他与团队构建算法模型,将试验流程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规则,系统上线后,一次试验数据分析时间大大缩短,精准度大幅提升。系统运行一年内,发现了多次重大质量缺陷。吴东昊坚信:“数据不会说谎,它只是需要被正确解读。”
他的创新之路并未止步。2024年,他主导开发了机车车载数据实时监测及诊断系统并进行试运行,成功将机车故障点定位时间缩短至几秒钟。他还通过3D打印技术解决了机车配件的损坏问题,节约了大量的检修成本。
吴东昊深知数据检修的重要性并倡导团队合作。他在车间发起了“数据工坊”,带领青年技工学习数据分析基础,并开发了在线学习模块。在他的指导下,青年工人们正在利用AI技术建立和谐机车典型故障信息库,让AI成为机车检修的好帮手。
吴东昊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他主导的“机车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每一次数据跳动都是新的起点。”这就是新时代铁路工匠的真实写照他们不仅握紧扳手,还推开数字之门用技术筑牢安全底线用跨界思维拓宽职业半径在传统技艺与数据的交融中写下交通强国的生动篇章。(来源:网 作者:李红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