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开通了一个映客账号,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浏览了一位主播的页面。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彩衣炫目的男主播,他身穿彩色紧身衣和白色短裤,身后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流光溢彩的壁橱和雪白的长梯。他走向镜头,解释光线问题,调整灯光后说:“宝贝们稍等,我去调一下灯光,给你们开镭射灯。”说完他戴上墨镜离开镜头,留下满屏的弹幕。
有粉丝好奇询问背后的场景是否真实,引来一阵哄笑。男主播回来后开启镭射灯,放上DJ音乐开始跳舞,随着节拍摆动身体,期间还换了荧光墨镜和帽子。音乐声中,粉丝们不断收到主播赠送的小礼物。
我在直播间停留了十分钟,观察到直播间里人员的流动,渐渐明白这个直播间的节目内容主要就是看男主播跟着音乐打节拍。随后我切换了十几个直播间,发现大多数主播只是对着镜头和观众闲聊,纯粹地分享生活。
这种交流方式让我思考,这是一个精神极度空虚的时代吗?人们为何如此渴望通过屏幕交流来寻找存在感?与过去含蓄内敛的时代相比,现在的人似乎更依赖这种方式来排解孤独。
我想起了里尔克的《给年轻人的信》,哪怕是最无聊的社交,有时我们也会用孤独与之交换。在这个时代,孤独感愈发强烈,人们通过狂欢和外界目光来寻找存在感。很多人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苦闷压抑、失落难过的情绪,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选择通过网络漂流瓶、树洞、匿名信息等途径,吐露内心的负能量,寻找与自己相似的陌生人。
这种以掩盖孤独、交换孤独的出发点已经变得复杂。有时,在两人之间的联结越来越强之后,孤独感并未消解,反而因为在乎和幻想而加深。我认为,在陌生且临时的狂欢中,人们容易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但狂欢过后往往会感到幼稚和浅薄。真正的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找相似的孤独。
出于对这种脆弱人际关系的理解,我总是在冷静的自持中稀释被“遥远相似性”击中的快乐。我希望与相似的灵魂相遇,并非时代孤独所造成的假象。同时我也明白人的谦卑与宽容可以用于任何地方,但唯独对孤独要保持桀骜不驯的态度。坚守孤独的尊严才能保持最后的尊严。
回想起一位生病的友人曾说:“有一天我会在梦里因心跳过快而死去。”这句话让我深感人生的孤独无法被轻易消解。现实中无法掌控的生命在梦里显得尤为孤独。但她并未用这份孤独去换取廉价的关系相交。她选择坦然面对身体的破败和生命的终结同时也让我意识到那些残缺的灵魂、无法消解的恨和得不到的爱都是人生中的常态。坚守孤独的尊严选择沉默在小确幸中微笑拒绝在狂欢中稀释孤独这就是很多人选择单身的原因之一灵魂一直独身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