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半声唱法(轻声唱法)的训练在实际歌唱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歌唱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们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唱的情况,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真声大声喊唱,这种方式位置低、喉音重、声区不统一,美感不足,到了高音区更是难以施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轻声唱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被引入歌唱教学。
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提到,她的老师主张的是小声唱,这种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这表明轻声唱法对于培养正确的声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轻声唱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以及头腔共鸣的位置。通过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的歌唱,学生可以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逐渐找到正确的发声方式。
轻声唱法的训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哼唱”,通过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的哼唱练习,有助于声区的统一。然后是“小声唱”,在哼唱的基础上逐渐放开声音,这样可以帮助歌唱者避免紧张,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接下来是“假声唱”,对于突破高音和解决声音统一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是“半声唱”,这是在深呼吸状态下,保持哼唱状态的同时增加声带的张力,加强气息的支持,进一步打开,发出半声来。
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呼吸的控制和声音之间的平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音量,从弱到强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兴奋感,进一步打开自己,在哼唱状态下放大声音,让声音得到头腔和胸腔的共鸣。这种唱法既能保证声音的质量,又能避免声带过度负担。
轻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对于解决歌唱中的各种问题有着显著的效果。它能够帮助歌唱者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逐步训练达到声音的协调与统一。它能够避免大声喊叫带来的问题,解决高音区的困难。它还能帮助改善吐字不清的问题,培养歌唱的情感表达。最重要的是,轻声唱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歌唱性的声音,这是声乐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难掌握的一步。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例如,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打开口腔、喉部放松、气息流畅等。要注意引导学生稳定喉头、打开鼻腔等,让他们能够唱出饱满的声音。还可以加入一些特定的母音练习,如“呜”母音,它能够帮助找到通向头腔的通道,使声音更加甜美圆润。
轻声唱法是一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对于改善歌唱者的音质、协调各发声器官的活动以及解决高音区的困难都有显著的效果。在歌唱教学中,应该重视轻声唱法的训练和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