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们谈论乡村时,总会联想到古朴、自然、乡土等词汇,似乎大都市的标签永远都与“时尚”、“设计”、“国潮”等词汇紧密相连。但东华大学的师生们却打破了这一固有观念,为乡村带来了全新的时尚元素和创意力量。
近期,东华大学的师生团队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浙江省宁海县涨坑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联合当地村民,共同探索设计如何赋能乡村的新路径。一场名为“我家在涨坑”的艺术振兴乡村行动正在这里展开。
在这里,他们通过展现乡村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艺术与乡村相互连接。涨坑村的独特资源,如番薯烧、番薯面、小洪拳、垒地狮子等,被融入艺术设计之中,呈现在当地土特产包装、文创产品以及乡村庭园等项目上。像是以“心想事成”树为图案的红包、绘有老黄牛简笔画的笔记本、以及搪瓷杯和手机壳等文创产品,都透出一股时尚的潮流气息。
在涨坑村孩子们的笔下,涨坑的“快乐小店”里充满了土鸡蛋、溪水鱼和各种糖果,以开心和快乐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大学生与当地小学生共同创作的文创产品,展现了乡村的纯真与美好。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陈庆军教授表示:“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小朋友更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激发村民的内驱力和创造力,结合我们学生的设计才华,就能碰撞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艺术可以重构乡村家园。”
今年的工作报告强调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塑造外在形象,更需要塑造内在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
围绕这些问题,陈庆军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他们认为,时尚、设计和艺术完全可以赋能乡村振兴。艺术设计的关注点可以从都市转向乡村,“转场”到更广阔的天地。乡村同样可以拥有时尚的设计元素,设计创意连接着乡村和未来,许多设计的灵感都源于乡土。
同学们深入乡村参与解决设计问题,了解当代乡村产业的现状,也是培养青年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机会。只有真正走进乡村、贴近自然的设计,才能深深扎根于土壤,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
东华大学艺术设计研究生张晗表示:“我们能够把最有活力的青春投身乡村,为乡村增添新活力,将专业特长与个人理想结合,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感到特别幸运。”
多年来,东华大学的师生们一直在利用艺术和设计的专业优势,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他们为上海金山的村庄带来了新面貌,让云南盐津的山泉水走出大山,还将贵州的非遗绣品带到了进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