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各地的早期文明都有陶器的烧造,但我们的祖先,在遥远的商代时期,经过一位工匠的潜心研究或偶然发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原始瓷器。这一重大突破普遍被认为出现在夏末商初。今天,在故宫陶瓷馆仍展出了珍贵的商代原始瓷器。
相较于一般的陶器烧造,制作瓷器需要更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陶器制作只需普通的黏土和900度的高温即可,而制作瓷器则需要高达1200度以上的高温。这不仅需要加热技术的显著提升,还需要对特殊瓷土的选择和识别。
故宫陶瓷馆展出的那件原始瓷器,便是以瓷石为原料,经过1200℃高温焙烧而成。这件名为原始瓷罍的器物,胎体呈褐色,表面覆盖着玻璃质釉层。其胎体吸水率低,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已经展现出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夏商时期,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建立在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已经成熟的制陶技术基础上的,特别是硬陶的烧制技术。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到汉代,瓷器在长时间的发展摸索后正式登场,并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与东汉以后的成熟瓷器相比,原始青瓷有以下特点:烧成温度较低,器物成型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造型不太规整,胎体厚薄不均,器表釉层不均匀且较薄,釉色也不稳定。虽然与陶器已有本质区别,但在烧造工艺上仍带有一定的原始性,因此被称为“原始青瓷”。
目前,已经发现原始瓷器的地点包括河南郑州二里岗下层文化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墓等。而在故宫陶瓷馆展出的商代陶瓷器物中,更多的是成熟的灰陶和白陶制品。这些陶器上的纹饰和样式与商代青铜器相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灰陶刻划波折纹双系罍是商代灰陶的典型代表,造型古朴,装饰简练。白陶刻回纹簋、白陶刻饕餮纹双系罐等则显示了商代白陶的高度发展水平。特别是白陶的细腻雕刻,成为其主要装饰技法。
盉是古代的盛酒器或调和酒、水的,在商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中都可见到。灰陶弦纹盉是商代的典型遗物,造型规整,胎质细腻。还有白陶刻云雷纹豆、白陶刻几何纹瓿等丰富的器形和纹饰。
进入西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出土范围也更加广泛。江南地区的原始青瓷出土量及器形比北方黄河流域更为丰富。釉已成为瓷器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起到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更使器物更加美观。原始青瓷上的釉呈青色,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的氧化铁。
推荐阅读:想要了解从原始青瓷到青瓷的飞跃,可阅读湖北省博物馆相关文章;国博元代瓷器展不仅展示了青花,更有莹润的青瓷等待你的发现;故宫陶瓷馆的刻花犀利洒脱的耀州窑青瓷也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