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比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比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周易》一书以其独特的结构展现出了兼具卦爻符号和语言文辞两大要素的特质。此书首先采用了“立象以尽意”的方式,通过符号象征来传达意义,随后融合了诗意的语言系统与丰富的象征意蕴,构建了“文象并构”的表意方式。这一独特的结构形式不仅实现了表意功能,同时也使《周易》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意味。

《周易》的卦爻辞中也经常使用先描绘其他事物作为开头,然后引出下文的表达方式,这一方式在《周易》语体构建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艺术衔接作用。例如,《中孚》卦九二爻辞中的“大鹤与小鹤鸣声相应”与“愿与他人共享美酒”之间有明显的比兴情调。再如《大过》卦九二爻辞中的“枯杨生稊”为兴句,引发后半句的“老夫得其女妻”,最后推导出占断之辞,意味深长。这些象占之辞与叙事之辞都是对卦象的阐释,具有一定的互渗性。

二、《周易》在卦爻辞中保留了上古先民语言构建形式中的原生状态,以本源的方式显示了与生俱来的诗化语境和诗意审美。其看似散体的卦爻辞中蕴藏着具有韵律感的古歌形式,这一诗体结构体现在诗性的节奏韵律、词语范式和固定句式之中。例如,《屯》卦六二的爻辞中就有明显的韵律感,通过押韵、重言、双声叠韵等方式,既富有表现力又充满趣味性。

《周易》卦爻辞也创生了诸多形式工稳的固定语式,以空疏的断言形成了整体性的畅达语感。例如,“×△”句式中的“△”代表固定语辞,一般与卦名卦义相关,“×”代表替换语辞,这种反复吟唱的语体形式不仅使得诗歌在韵律上保持一致,而且也有利于读者对一首歌谣形成完整的感知。

三、《周易》的“篇章结构”体现了叙事性、情节性的文学意识。虽然《周易》以“卦”为单位,每卦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篇章,但最初的易筮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的爻题,各爻爻辞混杂在一起,处于混沌状态。爻题的出现使得卦爻辞形成了更为明晰的外在篇章结构,保证了每一卦各部分与中心话题的连贯和衔接。与此《周易》中的象数变化规律是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能够影响卦爻辞的排列顺序。例如,《井》卦的卦爻辞就是按照人们在修葺枯井过程中的行为顺序记录的,体现了合理的连贯叙事。《周易》中的爻题也表现了其中的动势,使得从初爻到上爻的结构脉络清晰可循。从此角度看,《周易》虽然并非叙事性文学作品,但却体现了隐微的古典叙事传统。

《周易》一书除了其哲学内涵外,还在其结构中展现了丰富的文学意味。通过象征和比兴引发的诗意、韵律和谐的语辞以及严整结构的章法,体现了完满意象世界的诗性表达。我们在研究《周易》时,也应该关注其文学意味的一面。


比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