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抗性稗草的综合防控策略
一、发生趋势
预测我省稻田在2025年,抗性稗草问题将更为显著,尤其是直播水稻上可能出现重发生态势。机插秧田、抛秧田和人工移栽田也将面临中等偏重的发生程度。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包括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以及鸭舌草、丁香蓼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二、预测依据
当前稻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特别是随着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田间管理方式的改变,恶性杂草数量与密度呈上升趋势。部分区域的杂草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稗草对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和二氯喹啉酸等除草剂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气象因素如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等以及农户防控技术不到位等也对杂草防控构成挑战。
三、防治策略
为了有效控制稻田抗性稗草的蔓延,我们坚持“综合防控、治早治小、科学用”的原则,采取农业措施为基础,物理和生态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控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治理策略。
四、技术措施
(一)非化学控草技术
1. 精选种子:通过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防止其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2. 农业措施:通过土地深翻平整、清洁田园、水层管理、诱导出草等措施,创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环境。施用腐熟粪肥、水旱轮作、合理换茬也有助于抑制杂草生长。
3. 物理措施:在进水口安装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使杂草种子到田角后捞取。还需清除跨区作业的机械所携带的杂草种子及繁殖器官,避免杂草传播。
4. 生物措施: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利用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 高中化学控草技术)
因种植方式的不同对化学除草策略和除草剂品种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秧苗返青后使用丙草胺等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可有效控制杂草丛生。对阔叶杂草可辅以2甲4氯异辛酯等物防治;在封杀处理后可采取氰氟草酯等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对于重发区域可在禾本科杂草的幼苗期采用苯噻酰草胺等进行再次封杀处理。无论是机插田还是人工移栽及抛秧稻田都需适时用避免影响效及产生害;在轮换用时根据当地杂草抗性水平合理选择除草剂品种并精准施保证防效;对于出现的害情况及时处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田间管理和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施时间精准施避免害保护非靶标生物的安全。另外植保无人机施时应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防止液漂移和蒸发影响防效。这些技术措施都对控制稻田抗性稗草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