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婚预约需提前两年?这届年轻人的婚礼比春运抢票还紧张!”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婚庆行业瞬间火热起来。上海某高端花园餐厅的婚宴负责人欧阳志红透露:“2026年5月的黄金档期已经被预订一空,现在新人来咨询,我们只能推荐工作日或凌晨场。”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场普通婚宴的消费直接飙升至7.5万,与一线城市的房价持平。
婚庆行业协会会长施丽君预测,到2025年,婚庆市场的规模将突破2.3万亿。这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相当于抖音一年广告收入的三倍!在这背后,婚礼消费越来越“内卷”。现在的婚礼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像是一场创意秀:“没有创意,连朋友圈都不好意思发!”
回想十年前的婚礼,酒楼摆几桌酒席,司仪说几句吉祥话就结束了。现在的婚礼却充满各种惊喜和新意:“沉浸式新中式”、“海底潜水宣誓”、“悬崖边无人机戒指仪式”……没有剧本都不敢叫婚礼!浙江慈溪某酒店甚至用全息投影技术,让新人在拜天地时看到凤凰飞翔的特效,宾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网友戏称:“这婚礼分明是张艺谋拍电影!”
这些特效背后都是金钱的燃烧。场地费用高昂,网红草坪一天就要8万,历史古宅则是按小时收费。策划婚礼的费用也从数万到百万不等。还有各种隐形消费,如摄影团队的“电影级调色”,化妆师的“新娘流泪不脱妆套餐”。有网友晒出账单感叹:“一场婚礼花掉父母半辈子的积蓄,结完婚就得吃土!”
调查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90后成为婚庆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婚礼观念非常独特:一是社交压力,朋友圈里的婚礼都是欧洲古堡风格,自己搞得太简单会被贴上“寒酸”的标签;二是追求完美和仪式感,抖音上的梦幻婚礼话题播放破百亿;三是来自销售和家庭的压力。父母希望婚礼盛大体面,销售则通过各种话术给新人施加压力。结果导致婚礼变成了一场家庭KPI竞赛,新人成了工具人。
面对这2万亿的市场狂欢,问题是谁在割韭菜?有些新人发现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其实是“一刀切”,投诉新娘的遭遇更是让人痛心。目的地婚礼是否值得高昂的费用?三亚某酒店的“海岛落日婚礼”被揭露只是公共沙滩围个场地收费。婚庆行业的业务增长迅速,有人因此背负沉重的债务。银行数据显示,婚庆分期业务年增长率高达300%,有人苦笑:“房贷加婚贷,结婚直接进地狱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反思:婚礼越办越贵,婚姻就会越长久吗?一边是行业的蓬展,一边是年轻人的自嘲:“婚礼花了50万,离婚只用了50天”,“宁愿拿钱环游世界,也不想喂饱婚庆公司”。专家提醒我们回归婚礼的本质——承诺而不是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