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发布最新公告,对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指南进行了更新和系统升级。公告中提到,当地对于高学历人才的补贴有了新的突破,这一消息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其中,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也被纳入了补贴范围,最高可获得3万元的生活补贴。这一的,让许多有意向在杭州工作的“非全”应届毕业生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事实上,随着各地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杭州并非首个在人才补贴方面对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一视同仁态度的城市。自2020年起,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浙江宁波等地也开始在发放人才补贴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许多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吸引高学历人才仍然是重要的方向。杭州一直以补贴丰厚、抢人力度大而闻名。但在过去,非全日制研究生却很难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这让许多人感到遗憾。
除了在人才补贴方面遭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其他领域和场合也经常面临各种学历上的偏见。这种偏见引发了公众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的广泛讨论。一些人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门槛和学习难度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因此不应享受同等待遇。这种论调缺乏足够的依据。
根据的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和培养标准,学历、学位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将两者简单区分开来的做法并不合理。许多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本科期间表现优秀,通过重重选拔,成功获得理想学校的录取。他们在入学后的学习和研究表现同样出色,成功通过毕业考核,获得学历学位。
相比于入学方式,一名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表现更为重要。他们通过毕业考核本身就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证明。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工作原因选择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将他们打入另册显然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在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企业雇主的偏见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可以设置人才补贴等标准,以为原则,在公平对待应届毕业生方面作出表率。杭州此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落实生活补贴,不仅有利于吸引年轻学子,也有助于扭转社会观念。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够积极跟进,共同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杨鑫宇撰文/黄帅编辑/责任编辑。信息来源: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