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

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

中秋佳节赏月时,月圆人盼共此时。传统的中秋,一轮明月寄托了从古至今的美好愿望,就如耳熟能详的歌词所述:“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么,这心中的期盼与愿景究竟为何物呢?

南朝谢庄的《月赋》描绘了一种情感:即便不是中秋之夜,面对明月也能唤起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中秋赏月,更是将这份思念推向,正如唐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所表达的那样,相思如梦,虽梦中有别,但能与心中的那个TA相会,即便是短暂的梦境也是快乐的。

中秋之夜,即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那轮明亮的圆月倾诉友谊。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所描述的那样,月色清朗,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浓浓的思念不仅落在亲人身上,也浸润了千家万户。

中秋赏月不仅仅是思念家人和朋友的情感寄托,更是对宇宙意识的深刻思考。苏轼的《水调歌头》被视为中秋词的巅峰之作,它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达到了心灵的超脱。人生如月,有圆满也有缺憾。正如断臂的维纳斯,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尽管人生中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但珍惜当下每一刻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中秋词中也蕴超尘脱俗的情感。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所表达的那样,当他泛舟洞庭湖上,皎洁的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所有的痛苦都消散在清凉之中。

人生总有遗憾和悲情。如刘过的《唐多令》所描绘的那样,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已经化为泡影,纵然想载酒赏花,但青春已逝,赏月的心情自然也变得萧索。近代鉴湖女侠秋瑾的《满江红》则更是表达了中秋佳节时,女侠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因身为女儿身而不能投身,这种痛苦和遗憾在清朗的月色中显得格外突出。

中秋词中也不乏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便是模仿屈原《天问》,把酒问月探究宇宙的奥秘。从月亮的西沉到东头转来,让人思考地球的形状;从月亮如何挂在空中无根无基到嫦娥为何不嫁等问题中感受到对月宫的同情与想象。

至今,中秋赏月仍然充满诗意。人们遥望天上的明月,期盼着人生的圆满。但人生总有不完美之处,就如宋人石曼卿所表达的那样:“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我们应该以旷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不圆满,关心社会、热爱自然,从而获得心灵的超越。这样人生的愿景就会越来越完满,内心也越来越明亮。(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刚)


今夕何夕青草离离明月夜送君千里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