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中方言的词汇深度解析
关中地区的方言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将对其中几个特别的词汇进行深度解析。
首先是“贵贱”。关中人常用这个词表达一种无论如何的意思,如同“无论如何”、“反正”的意思。在古汉语中,“贵贱”原本是价格的代表,意指物价的昂贵或低廉。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贵贱”逐渐引申出无论的意思,成为关中方言中的一个常用词汇。例如:“这娃今天栽倒你手里,贵贱不敢给他大说。”
接下来是“黈”(tao)。在关中方言中,关中人把旧时的发黄的棉花团称作黈。这与汉字的原始意义相符,古代的黄绵作为礼帽两侧的饰物,用以遮蔽耳目,避免听到不义之言。“黈”在此区域方言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例如:“你看狗蛋的样子,背后的棉袄黈子都出来了。”
再来说说“漮”(kang)。这个词在关中方言中表示蔬菜或水果的中心空洞。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相吻合,“漮”在这里代表了水虚或空的意思。例如:“萝卜漮了。”这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常见。
然后是“馊”(Si)。在关中方言中,馊表示食物长时间保存后发出的酸臭味。这个词在方言中的发音为sī(死),常与“气”字结合使用,意义不变。例如:“天一热饭隔夜便馊气了。”这是关中地区日常生活中描述食物状况的常见词汇。
再说到“顿”,这个词与“扽”相通,意为牵引、拉揪。在关中方言中,“顿”字常用于描述将物体拉直或展开的动作。例如:“把布顿展”,“把绳顿直”。“顿”字还常与“扯”字结合,形成“顿扯”一词,用来形容不顺适、有困难的情况。例如:“他日子过得顿顿扯扯的。”这一词汇源远流长,具有古雅之意。
接下来是“净办”(静办、静扮),这个词在关中方言中表示干净、清静的意思。它不仅可以修饰物品,还可以形容人的状态,是一个极为常用的词汇。例如:“屋里很静办”,“他没有任何坏嗜好,是个静办人”。在戏曲和小说中,这个词的使用十分普遍。
最后是“辱没”,这个词在关中方言中表示玷辱、不光彩的意思。它还可以引申为不美观、不体面等含义。例如:“女婿长得辱没”,“他家看了小跛驴辱没得很”。在戏曲和小说中,这个词的使用十分常见,如《谢天香》四《幺篇》中的“贤弟可不辱抹了高才大名!”这一用法展现了关中方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整理:阿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