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区的西部,其蒙古语意为“金的马”。踏入这片土地,你会被眼前五彩斑斓的景色所震撼:沙漠的金黄、湖泊的湛蓝、峡谷的、山林的翠绿、草地的碧绿以及羊群的洁白。
阿拉善左旗,因其广袤的地貌和稀有的人口,又被誉为“骆驼之乡”,天空高远,云彩淡淡。这里的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了大气豪迈、热情好客的性格。本期节目以春节为背景,为您深度解读阿拉善这片土地上的独特年俗风情。
故事一:红色文化工作队的春节演出
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代表着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多年来,他们不畏风雪,辗转在戈壁和草原上,为农牧民们送去欢乐和文明。临近春节,牧骑的队员们又开始下乡宣传演出,其中有一位叫胡日查的队长,从15岁起就跟随父亲加入牧骑,20年来始终如一。他不仅负责演出,还为新建成的新农村送去特别的年货。对于胡日查来说,牧骑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
故事二:传统仿古地毯的年货
阿拉善,这片塞外大漠上的土地,见证了游牧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历史。定远营,一座充满清代特色的建筑,红墙碧瓦,宫殿式建筑,被誉为“塞外小北京”。春节将至,这里的年货市场热闹非凡,手工织造的仿古地毯是当地的特色年货。段丽珍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她的工作室就坐落在定远营内,正忙着为年前的最后一个订单赶制地毯。
故事三:家庭那达慕的小年活动
对于蒙古族人来说,腊月二十三的祭火节和除夕一样重要。每年的祭火节,62岁的別立格达来都会一次家庭那达慕,亲朋好友都会应邀参加。之后,他就开始准备祭火节的仪式,全家老少穿上新衣,在年长的女主人的主持下,祈祷明年的生活更加美好。祭火节上的肉粥是必备的美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除夕夜。祭火节对于蒙古族人而言,也是春节的序曲。
故事四:沙漠之城的传统新年
现年74岁的格日勒是马鬃绕线堆秀唐卡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临近春节,她准备了一份唐卡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牧区的姨娘。虽然她已经搬居城市多年,但她带着儿子布和一家,前往沙漠之城的姨娘家里过一次蒙古族的传统新年。沙漠之城中,既有人情的温暖,也有传统的韵味。
监制:张广义 主编:刘铭 黄丽君 编辑:石岩 以及实习生何丹 马宝涓参与编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