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东海中学的考生在完成中考首日的考试后,纷纷走出考场。此刻,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摄
近日,中考作文题目“学习与性格”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在探讨这一题目的内涵与外延。那么,今年的作文有何独特之处?如何写才能脱颖而出?记者邀请了我市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解读。
据泉州一中初中语文学科负责人、高级教师朱静怡介绍,今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往年的考查形式,即材料加命题的方式,但主题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她指出,今年的题目紧扣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也符合部编版教材“立德树人”的总原则。
对于题目中的“学习”与“性格”,朱老师解释说,“学习”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而“性格”则指的是人的品格。题目的材料明确指出,“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这意味着学习对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阐述学习与性格之间的关系。
金赞雄老师,来自福师大泉州附中,他语文一级教师。他提到,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追寻人生长河中的闪光点。今年的题目“学习与性格”,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金老师指出,“学习”二字内涵丰富,包括学科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读书看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享等,都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品性修养。
南安一中的语文高级教师黄志宏也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今年的中考写作形式与往年有所不同,增加了与高考接轨的特点。在材料结尾处增加了“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这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黄老师强调,考生在写作时应结合题意和材料,明确学习与性格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性格塑造、改变的过程。
对于考生来说,面对这个题目应该如何下笔呢?记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写作范围——“学习”与“性格”,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思考选择最感触的内容进行写作。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明确观点,表达清晰。同时要注意写作的语言风格要亲和力强感染力突出这样才能成功打动读者。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在主题班会上分享出自己的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