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常见退烧的对比与选择
市面上的退烧种类繁多,其中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物。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面对发烧,我们又该如何做出选择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专家的介绍来了解一下。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达到退热效果的。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起效时间:布洛芬通常需要大约1小时起效,而对乙酰氨基酚则在30分钟至1小时内起效。
作用持续时间:布洛芬的退热效果可持续6至8小时,而对乙酰氨基酚则可持续4至6小时。
适用年龄: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和,而对乙酰氨基酚则适用于2个月以上的人群。
给途径:布洛芬可以通过口服、栓剂以及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而对乙酰氨基酚则主要通过口服和栓剂给。
专家提醒,服用布洛芬后,不推荐再同时使用其他退热,因为同时使用两种物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而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如白加黑、泰诺等),其品通用名中含有“氨酚”或“酚”,这些成分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也具有退烧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布洛芬”和“布洛芬缓释”之间的区别。
很多网友对布洛芬的包装盒上的示意图动作表示疑惑,认为不同的动作代表不同的疗效。对此,康震教授表示,虽然包装盒上的图案动作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动作,重点肌肉部位也用“点”或“星”等进行了标注。其中,布洛芬缓释胶囊主要用于镇痛,并非退烧。不同厂家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包装盒上会有运动类的示意图。这也不排除企业间的相互模仿。如果您因感染新冠而出现身体疼痛,可以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要提醒的是,它的退烧功效较弱。因为不懂二者的区别,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加大剂量导致胃肠道刺激或胃溃疡的情况并不少见。
除了布洛芬缓释胶囊,市面上还有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片、布洛芬颗粒等其他制剂。那么不同的剂型有什么区别呢?在居家治疗中我们又该如何选用呢?康震教授提醒,混悬液和颗粒主要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因为它们便于吞咽且剂量较少;成年患者则适合选用胶囊及片剂等剂型。使用混悬剂时需摇匀后再使用。无论使用哪种剂型,购买前都应看清楚品外包装上的适应症说明,明确是用于退烧还是镇痛抗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