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初中古诗文精选——三峡之美_郦道元
文章预览:
在绵延七百余里的三峡之中,高山耸立,连绵不断,毫无缺口。岩壁重叠,云霄,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非在正午或午夜时分,你几乎无法看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芒。
夏天时,江水漫涨,水流汹涌,使上下游的航道阻断。有时为了传达皇帝的紧急命令,船只需要迅速穿越三峡。清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抵达江陵。尽管距离千余里,但即使是乘快马或疾风,也无法与之相比。
而到了春冬之际,景色更是别具一格。清澈的急流映衬着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岸边的景色。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特的柏树。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其中流淌,冲刷着岩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清丽而壮丽的画面,充满了生机和趣味。
每当晴初霜降之时,森林寒冷,山涧寂静。此时常有长啸的高猿,其声音凄厉而悠长,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令人哀婉转泣。渔者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解析】
三峡,是重庆与湖北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尽管实际长度只有四百多里,但其美景却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文章中的“略无”,意为完全没有;“嶂”,指的是高耸如屏障的山峰;“自非”,表示如果不是;“亭午”和“夜分”,分别指正午和午夜;“曦”,即阳光。而“襄”意为上,“陵”则指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周围的山陵。
【赏析】
《三峡》这篇佳作以简练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三峡的雄伟险峻以及幽静秀丽。作者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阻隔了船只的往来;而春冬之时,清澈的急流映照着碧绿的深潭,山峰间的奇特景色令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而在秋天,则呈现出凄冷寂静的景象,长啸的高猿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作者对三峡的奇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作者介绍】
郦道元(约公元470-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人。他是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在地理学和文学方面的才华卓越。他遍览群书,考察各地的河道沟渠和风土民情,撰写了《水经注》四十卷。他的文笔优美隽永,描写生动,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