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人的内心隐藏着鬼魅般的复杂。唐伯虎在临终前看透了世界的虚假,感叹人鬼难分。人生就像一场戏,阳间如同散场,死后进入地府又何妨?阳间与地府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像漂泊在异乡的一场旅程。
我们认识世界有三个证据:从他人的卑劣中理解魑魅魍魉的真实面貌;在梦境的阴暗中找到鬼蜮的痕迹;探索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了解人性的复杂多变。修行变得至关重要。王阳明曾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真正的修行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将内心的阴暗转化为光明。
人们常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小时候我们都曾怕鬼,即便未曾亲眼所见,但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描述足以令人。这种恐惧源于对未知的担忧,而非真正的鬼怪。
成年后,我们遭遇的小人和坏人如同妖魔鬼怪一般,他们的诡计和恶劣行为令人敬而远之。当你真正了解他们的本质后,便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值得害怕。了解他们的虚弱和不堪,你会明白他们只是表面强大。遇到这些“妖魔鬼怪”,只需一笑置之。
北宋时期的高僧白云守端以一首诗教导世人如何应对人心鬼蜮。他在诗中描绘了世间的无常和虚幻,教导我们要以出世的心态面对入世的生活,不被色相所迷惑。
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因为贪嗔痴、欲望和人性的弱点,我们容易受迷惑、做错事。观察周围的人们,他们之所以如此,大多源于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不正确。
正确的思想引领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对自己和世界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容易陷入幻想和苦海。修行并非避开的苦难,而是通过结因果来入世修行,借假修真。白云守端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即使是小人和坏人,也只是因为他们迷失了自己。超越是非善恶,不执着于黑白对错,才是行。
日常生活中,饿了要吃饭、冷要加衣、困要睡觉、热要扇风,这些都是最朴素的修行。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况,无需过分评价和审判他人。唯有见性,克服自己的阴暗面,才能无往不利。内心光明的人就像王阳明一样,从不害怕小人和坏人,能够勇敢面对人心的复杂和变幻。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修身为本,道法自然。
